電影

電影工業

  •  
     

    以色列的影片製作始於50年代,從那時起它有了重大發展。第一批由以色列人導演和製作的故事影片有《希爾24無回音》和《他們是十個人》等。這些影片同文學作品一樣,意在塑造該時期的英雄形象。最近上演的一些影片則從根本上深刻揭示了以色列所經歷的一切,如大屠殺的倖存者及其子女(吉拉·阿拉馬格爾的《阿維亞之夏》及其續集《在多明樹的綠蔭下》)以及新移民的種種苦衷(由漢娜·阿祖萊和什穆埃爾·哈斯法裡導演的《舒爾》和列昂尼德·格里韋茨導演的《加檸檬的咖啡》)。其他影片更加側重反映以色列的現實生活,有的涉及以色列與阿拉伯之間的衝突(烏里·巴爾巴什的《牆外》),還有的著意刻劃一種包羅萬象、略帶異國情調的享受主義社會(《西倫的歌聲》、《阿格福的生活之路》、《特拉維夫的故事》)。

    即使僅在過去的五年當中,以色列電影也有了飛躍式的進步,製作出許多優秀的影片。約瑟夫(約西)·塞達的《篝火》講述了1980年代耶路撒冷一個宗教復國主義家庭在父親去世後掙扎著重拾家庭信心的故事;尼爾·伯格曼的獲獎作品《折斷的翅膀》講述的也是關於失去親人的不幸和渴望被人接納的故事;《在世界的盡頭向左轉》描寫一個沙漠城鎮中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間難得一見的友誼;影片《艾維瓦,我的愛》在以色列、上海和東京獲得了十項大獎。

    伊藤·福克斯也是一位值得關注的著名導演,他的影片《泡沫》探索了以阿衝突背景下,特拉維夫的當代城市生活;《我的軍中情人》描寫了以色列國防軍中同性戀的愛與欲;他的作品還有《水上行》。福克斯還是經典電視連續劇《弗​​洛倫丁》(1997)的導演,該劇講述的是特拉維夫貧民區一群夢想破滅的以色列年輕人的故事。

     

    以色列電影在2007年贏得了前所未有的大量獎項。約瑟夫·塞達的講述第一次黎巴嫩戰爭的電影《波弗特》在柏林電影節上贏得了最佳導演獎和其他11個獎項。這部影片還是獲得洛杉磯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提名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五部電影之一。導演德羅爾·紹爾的影片《甜蜜的泥巴》在聖丹斯電影節上獲得最佳故事片獎;大衛·沃拉什的影片《我父,我主》講述一個特別正統的家庭度假時的故事,獲得特里貝卡電影節最佳外國故事片獎;小說家埃特加爾·凱雷特和希拉·格芬導演的影片《水母》在戛納電影節上榮獲金攝影機獎。此外,還有很多意外之喜。埃蘭·克里林的影片《樂隊來訪》講述了一個埃及警察樂隊訪問以色列的故事,其間樂隊成員走失,意外看到了這個國家不為人知的一面。影片在戛納獲得了三個獎項:國際評論家聯盟獎、青年電影獎、一種關注單元大獎。以色列女演員漢娜· 拉斯羅因在以色列導演阿莫斯·吉塔斯的影片《自由地帶》中的出色表現使她獲得了2005年第58屆戛納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近年來,以色列的其他影片和電影人也在國際上獲得過獎項。

    隨著以色列影片在國外日益受到歡迎,電影出口年年增加,賺回了更多的美元,一些外國影片、合拍影片紛紛在以色列拍外景。以色列電影中心是工商部下屬的一個機構,旨在促進本地和外國製片人在以色列拍電影,並提供各種服務,如安排業務洽談,提供鼓勵資金等。

    耶路撒冷電影館舉辦以色列電影節這樣的重要活動,以及在海法和斯德洛特舉辦的類似活動,再加上在海外舉行的以色列電影節,這些都有助於提高以色列電影的國際知名度。
     
    剛剛裝修一新的耶路撒冷電影館存有數千部電影,有一座研究性圖書館、若干放映廳以及展覽空間。這裡定期放映影片,通常是與使館、文化機構或民間組織合作開展主題放映活動。在可能的時候也會請電影的編劇、導演或演員出席。自1984年起,這裡每年舉行一次非競賽性的電影節,吸引了很多高質量的電影和影像作品來到以色列。面向成年人的教育課程很受歡迎,另有為耶路撒冷學齡兒童準備的課程,鼓勵他們對大眾傳媒進行批判性的分析。電影檔案館在特拉維夫和北部小城羅什平納設有分館。藝術電影在以色列一直很受歡迎,雷夫連鎖影院讓全國各地的人們都能在舒適的環境中觀看影片。

    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的斯皮爾伯格電影資料館存有世界上最多的猶太人主題的電影資料,也是關於猶太人和以色列人生活的電影資料。這家資料館由希伯來大學和以色列國家檔案館合辦,主要任務是收集、保存和編目關於猶太人的電影,供世界各地的研究者以及電視、電影創作者查閱。
     
     
     
     
  •  
  •  
     
     
  •  
     
     
     
     
     
  • Expor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