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

影片

  •  
     
      
    在耶路撒冷Sam Spiegel影视学校
    Courtesy the Jerusalem Foundation / I.Melnikov

    以色列的影片制作始于50年代,从那时起它有了重大发展。第一批由以色列人导演和制作的故事影片有《希尔24无回音》和《他们是十个人》等。这些影片同文学作品一样,意在塑造该时期的英雄形象。最近上演的一些影片则从根本上深刻揭示了以色列所经历的一切,如大屠杀的幸存者及其子女(吉拉· 阿拉马格尔的《阿维亚之夏》及其续集《在多明树的绿荫下》)以及新移民的种种苦衷(由汉娜· 阿祖莱和什穆埃尔·哈斯法里导演的《舒尔》和列昂尼德·格里韦茨导演的《加柠檬的咖啡》)。其他影片更加侧重反映以色列的现实生活,有的涉及以色列与阿拉伯之间的冲突(乌里·巴尔巴什的《墙外》),还有的着意刻划一种包罗万象、略带异国情调的享受主义社会(《西伦的歌声》、《阿格福的生活之路》、《特拉维夫的故事》)。

     
    随着以色列影片在国外日益受到欢迎,电影出口年年增加,赚回了更多的美元,一些外国影片、合拍影片纷纷在以色列拍外景。以色列电影中心是工商部下属的一个机构,旨在促进本地和外国制片人在以色列拍电影,并提供各种服务,如安排业务洽谈,提供鼓励资金等。
     
    耶路撒冷电影馆包括一个存放数千部电影的档案馆、一个提供研究资料的图书馆、几个放映厅和展场。电影馆定期放映电影,常和使馆、文化机构或民间组织联合举办专题电影周,若有可能,也邀请编剧、导演或演员参加。自1984年以来,它每年举办一次非竞争性电影节,将许多高质量的电影和录像片带进以色列。专为成年人开设的教育课程参加者踊跃,还为耶路撒冷的学龄儿童实施了各种方案,鼓励人们对这种大众化的传播媒介进行评论性的分析。
     
    施皮尔伯格电影档案馆设在耶路撒冷希伯莱大学,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影资料馆,收存的电影资料涉及犹太人题材及犹太人和以色列人的生活。该馆由希伯莱大学和犹太复国主义中心档案馆共同管理,其主要活动是对犹太人影片进行收集、保存和编目,并向全世界的研究者、电影和电视剧本创作者以及制片人提供资料。
     
    阿拉伯居民的文化生活既是社区内部的文化生活,又是这个国家文化主流的组成部分,表现了阿拉伯居民同整个阿拉伯世界的密切关系,也表现出它在以色列作为少数人的地位。建国初期,阿拉伯作家和诗人主要写当时那个保守的、半封闭社会中普遍流行的本地和乡村主题,当代文学则把传统的阿拉伯影响和现代西方潮流结合起来。一些阿拉伯语散文和诗歌被译成希伯莱语,而希伯莱语作品也译成阿拉伯语,以书或若干流行文学杂志的形式出版。音乐、戏剧、舞蹈和美术立足于创新,意在将广为流传的民俗传统与各种伊斯兰和西方的艺术形式结合起来。
     
    一些阿拉伯作家(安东·沙马斯、米歇尔·哈达德、埃米尔·哈比比)和演员(穆罕默德·巴克里、优素福·阿布·瓦尔达和莫乌拉姆·扈利)已成为以色列公众心目中的杰出人物;将阿拉伯和犹太民间舞蹈、音乐融于一炉的文艺团体的演出吸引了热情的观众。1994年,耶路撒冷一个由犹太演员和阿拉伯演员组成的剧团用一种希伯莱语和阿拉伯语混杂的语言上演了《罗密欧与朱丽叶》,得到国内外的赞誉。该剧团在世界各地进行了巡回演出。
     
    阿拉伯人在以色列的电子传播媒介中作为制片人、编辑、播音员、评论家和表演者十分活跃,无论在普通的广播和电视节目中还是在阿拉伯语的节目中都是如此。
     
    正像这个国家其他少数民族一样,阿拉伯民族的文化活动以及保护阿拉伯文化遗产的努力受到各级政府和志愿机构的鼓励和支持,如向作家和艺术家赠款、向博物馆和文化中心提供支助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