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79年)埃及-以色列和平条约签署以来,以色列和其他国家为推进中东的和平进程提出了各种建议。这些努力终于导致了在美国和苏联的主持下马德里和平会议的召开(1991年10月),使以色列、叙利亚、黎巴嫩、约旦和巴勒斯坦的代表聚集在一起。在正式会议之后接着就是有关各方间的双边谈判以及为解决区域性问题进行的多边会谈。
双边会谈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巴解组织)的谈判代表在奥斯陆经过数月紧张幕后接触后发表了一份《原则宣言》,概述了巴勒斯坦人在西岸和加沙地带的自治安排。《宣言》于1993年9月13日签署,但在签署之前,巴解组织主席亚西尔·阿拉法特和总理伊扎克·拉宾曾多次交换信件。信中,巴解组织宣布放弃使用恐怖主义,承诺撤销在《宪章》中否认以色列生存权的条款并保证用和平方式解决巴勒斯坦人和犹太人之间在这片土地上长达数十年之久的冲突。作为回报,以色列承认巴解组织为巴勒斯坦人民的代表。
该《原则宣言》包括一整套双方商定的关于巴勒斯坦实现自治的五年过渡期的总原则以及一个供以巴在不同阶段进行谈判的框架。巴勒斯坦人在加沙和杰里科地区实施自治的安排于1994年5月实现;三个月后,又在西岸实施了教育和文化、卫生保健,社会福利、直接征税和旅游领域中的权利和责任移交。以色列同巴勒斯坦签署的《原则宣言》及其他协议,最终导致了1995年9月以巴过渡协议的签署。
该协议的内容包括,通过选出自治权力机构巴勒斯坦委员会(于1996年1月选出)扩大巴勒斯坦在西岸的自治,同时继续从西岸重新部署以色列国防军。协议中还提出了一种协调以色列-巴勒斯坦关系的机制,藉此达成《最终地位协议》。根据这项过渡协议,西岸分为三类地区:
A区—包括西岸各主要城市:巴勒斯坦委员会全权负责内部安全和公共秩序,以及全权负责民政事务。(希伯伦市将服从过渡协议中所作特殊安排的管辖;1997年1月签署了在希伯伦重新部署的议定书。)
B区—包括西岸的小镇和村庄:巴勒斯坦委员会负责民政事务(和A区一样)并维持公共秩序;以色列则保有维护绝对安全的责任,以保护本国公民,打击恐怖主义。
C区—包括西岸的所有犹太人定居点、以色列的战略要地和大面积的无人居住区:以色列全权负责安全事务和公共秩序以及与领土有关的行政事务(规划、地区划分、考古等等)。巴勒斯坦委员会则负责与巴勒斯坦人有关的所有其他行政事务。
双方对过渡协议中规定的实施进一步分阶段重新部署的时间表进行过数次修改,其中最重要的一次是在1998年10月瓦伊河备忘录中作出的。依照双方议定的修改内容,以色列于2000年3月完成了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进一步重新部署。第三阶段和最终进一步重新部署计划仍在谈判之中。重新部署后,目前西岸18%以上的面积属于A区,21%以上的面积属于B区,西岸98%的巴勒斯坦人处于巴勒斯坦民族自治权力机构的管理之下。
双方按照计划于1996年5月开始就《最终地位》进行谈判,以期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实体间决定永久解决的性质。哈马斯恐怖分子1996年中在耶路撒冷和特拉维夫制造的多起自杀性炸弹事件,给以色列人对和平进程所抱的希望蒙上了阴影。随后,谈判中断了三年之久,直到签订了沙姆-沙伊赫备忘录(1999年9月),关于《最终地位》的谈判才重新开始。要解决的问题包括:难民、定居点、安全、边界、耶路撒冷等等。应美国总统克林顿的邀请,以色列总理巴拉克和巴勒斯坦民族自治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2000年7月参加了在戴维营举行的峰会,双方恢复谈判。峰会结束时未达成任何协议,但发表了一项三方声明,确定了指导进一步谈判的共同原则。
2000年9月,巴勒斯坦人制造了一系列对攻击目标不加选择的恐怖和暴力事件,给双方均造成严重的生命损失与极大痛苦。由于巴勒斯坦恐怖主义日甚一日且逐步升级,结束暴力对抗、恢复和平进程的多次努力都未能奏效。
以色列接受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2002年6月24日讲话中提到的关于先结束巴勒斯坦恐怖主义,然后才谈得上最终解决全部问题并实现和平的观点。
2003年5月25日,以色列接受了“路线图”计划,并在附带声明中提出计划实施的先决条件,同时美国承诺设法满足以色列的要求。但是,巴勒斯坦人至今尚未履行路线图第一阶段中的义务,这主要包括无条件停止恐怖主义和煽动活动。以色列采取了一系列反恐措施,包括建设反恐栅栏。
在经受五年时间的巴勒斯坦恐怖主义袭扰后,为了打破中东和平进程的僵局,2005年8月,以色列宣布撤离加沙地带和撒马利亚北部的四个定居点。但是,随着哈马斯政府的当选,巴勒斯坦恐怖活动并未停下脚步,类似于卡萨姆导弹袭击和对以色列士兵的绑架事件,迫使以色列采取军事行动。
以色列和叙利亚:以色列同叙利亚间的会谈是在马德里模式的框架内在华盛顿开始的,并不时地在大使一级进行,且有美国高级官员参加。
最近两轮叙以和谈(1995年12月和1996年1月)集中在安全等关键性问题上。这些会谈十分具体且范围全面,确定了原则协议的重要领域以及今后讨论和考虑的范畴。在停顿了三年多后,以色列和叙利亚之间的谈判于2000年1 月在美国的谢泼兹敦重新开始。但是,谈判并未产生任何突破,美国总统克林顿与叙利亚总统阿萨德在日内瓦的会谈(2000年3月)也未能导致谈判再次举行。
叙利亚连同伊朗一起,为最极端和最危险的恐怖主义组织提供支持,比如真主党和大大小小的巴勒斯坦恐怖集团。
以色列和黎巴嫩:按照以色列政府关于履行联合国安理会第425号决议的决定,以色列已于2000年5月23日从南黎巴嫩安全区撤出了所有的军队。遗憾的是,黎巴嫩迄今为止并未完全履行联合国安理会第425号决议。遗憾的是,黎巴嫩尚未完全履行联合国安理会第425号决议及第1559号决议(该决议要求解散真主党并且在黎巴嫩南部部署黎巴嫩军队)。随着2006年7月12日两名以色列士兵遭到绑架以及真主党对以色列北部城市进行的轰炸,暴力事件再一次爆发。以色列被迫采取行动消灭黎巴嫩南部顽固的真主党恐怖分子,他们拥有伊朗和叙利亚提供的数万枚重型火箭弹,这些火箭弹威胁着几百万以色列平民的生命。在后来演变为第二次黎巴嫩战争的后续冲突中,4,000多枚火箭弹攻击了以色列境内的民用目标,造成44名以色列平民死亡和大量的民用基础设施毁坏以及财产损失,另有119名以色列士兵在冲突中丧生。2006年8月11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1701号决议,要求无条件释放被绑架士兵,呼吁黎巴嫩政府军和新的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共同将兵力部署在整个黎南部地区,并对除黎巴嫩政府以外的黎巴嫩各个组织实施武器禁运。
多边会谈
多边会谈是和平进程的组成部分,旨在找出区域性关键问题的解决办法,同时作为促进中东各国间关系正常化的信任措施。在有3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加的莫斯科多边中东会议(1992年1月)后,这些代表团分成了5个工作组讨论区域性共同关心的具体问题——环境、军备控制和地区安全、难民、水资源和经济发展。这些工作不时在该地区不同的地点举行会议。
指导委员会由主要代表团的代表组成,由美国和俄罗斯担任主席,作用是对多边会谈进行协调。自从爆发巴勒斯坦暴力事件(2000年9月)以来,以多边途径进行的大部分活动已被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