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

音乐

  •  
     
    ​       音乐开始在巴勒斯坦(以色列故土)犹太社会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事,当时热情的业余爱好者们和一小批训练有素的音乐家想方设法要组建一个交响乐队、一个合唱团甚至一个歌剧团。然而,具有专业水平的音乐成为主体活动还只是20世纪30年代的事。当时,迫于欧洲纳粹的威胁,数百名音乐教师、学生、作曲家、演奏家、歌唱家以及成千上万的音乐爱好者涌入这个国家。
     
        巴勒斯坦交响乐队(今以色列交响乐队)是由波兰出生的小提琴家布罗尼斯拉夫·胡贝尔曼创办的,第一次音乐会于1936年在特拉维夫举行,由阿图罗·托斯卡尼尼担任指挥。这个乐队很快成为国家音乐生活的中心点之一,数年内便声名远扬,成为世界杰出的乐队之一。之后不久,又建立了一个广播乐队(今耶路撒冷交响乐队),它的广播音乐会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听众。
     
        另外一些音乐组织是后来成立的,包括以色列室内管弦乐队、贝尔谢巴小交响乐团,以及在海法、内坦亚、霍隆、拉马特甘和里雄莱锡安的管弦乐队。还有基布兹交响乐团,乐团成员都来自全国各地的基布兹。
     
        80年代初期,新以色列歌剧团开始演出具有很高专业水平的剧目,重新燃起了公众对歌剧作品的热情,而早些年第一个常设歌剧团解散以后,这种热情曾一度冷淡下来。
     
        90年代初期,由于前苏联有100多万犹太人大规模移居以色列,以色列的音乐生活发生了转变。这次大规模移民带来了许多专业音乐家,包括演奏家、歌唱家和音乐教师,他们的影响表现在新的交响乐队、室内管弦乐队和小型合唱团纷纷应运而生,给全国各地的学校教育系统、音乐学院和社区中心注入了才华横溢的人材和蓬勃的音乐活力。
     
        室内音乐传统也始于30年代,包括一些国际认可的剧团和合唱团,自90年代移民的到来开始,它们的规模更加壮大,节目更加丰富多彩。其中主要有以色列室内管弦乐队(其成员招自全国各地的基布兹)、雷霍沃特卡梅拉塔室内管弦乐队、以色列国防军教育团室内管弦乐队以及拉马特哈沙隆的卡什坦尼奥特·卡梅拉塔室内管弦乐队。许多城镇都赞助自己的合唱团,一些音乐节专门上演合唱音乐,包括耶路撒冷礼拜仪式音乐、阿布·古什教堂声乐和金里娅音乐节上的声乐节目。
     
        独奏会和大型交响音乐会等多种音乐演出将范围广泛的古典音乐作品献给了观众,如在凯撒城和贝特谢安经过修复的罗马圆形剧场,还有的在特拉维夫的曼恩礼堂和耶路撒冷的国际会议中心这两个主要音乐厅举行。较小的演出场所有耶路撒冷综合剧院、特拉维夫新建的表演艺术中心、特拉维夫和以色列博物馆以及全国各城镇和基布兹的文化中心。常去听音乐的以色列人是热情的和感情外露的,其素质颇受著名客座音乐家和世界知名的以色列鲁奏家如平哈斯·楚克曼、什洛莫·明茨、丹尼尔·巴伦布瓦姆和伊扎克·帕尔曼的赞赏,这些音乐家每年都在以色列的音乐舞台上一显身手。
     
        在以色列举行的世界级音乐盛会有国际竖琴比赛和阿图尔·鲁宾斯坦钢琴比赛。地方性音乐节,如共因·格夫基布兹的音乐节和在克法·布卢姆基布兹举办的室内音乐节,吸引了有欣赏力的观众,而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团体表演的音乐、戏剧和舞蹈节目的以色列音乐节,使耶路撒冷每年春天都有3个星期成为使人们流连忘返的文化城。
     
        自从40年代中期这个国家开始有专业作曲以来,人们就一直在努力创作风格独特的以色列音乐。尽管俄国和法国的传统、德国的浪漫主义和后浪漫主义的影响,以及后来的欧洲作曲家生气勃勃的感召力,都在当地乐曲中留下了印记,但是,人们称为"地中海"风格的一种现代以色列新的音乐风格已逐渐形成,它把传统的东方旋律和古代祈祷者的吟诵融为一体。
     
        第一代以色列作曲家都是在欧洲出生的,他们移居这个国家之后,便付出极大努力以新的音乐风格作曲。鲍尔·本-哈伊姆利用扩大了的调性创造出一种后表现派的音乐形式,将古老与新潮、东方与西方的风格熔于一炉;奥埃东·帕托斯从真正民俗的同化中看出了一种重要的作曲方法;亚历山大·尤里阿赫·博斯卡维奇把各种流行的音乐表现形式作为创作的基础;约瑟夫·塔尔开了以色列电子作曲的先河;莫德赫尔·塞特注重将耶梅尼特的音乐旋律和节奏融进自己的作品之中。
     
        第二代作曲家大多是第一代作曲家直接或间接的学生,他们倾向于在音乐中表现使希伯来语同它的谐和音和语调、它同犹太教仪式和传统的关联以及它与东方世界的融合结合在一起。第三代也即最近一代作曲家,明白表示渴望加入不带民族特点的国际作曲潮流,通过音乐来表现对犹太人的大屠杀,并且打破种种音乐的樊篱,将东西方传统融为一体,将一些流行音乐的风格吸收进来。
     
        以色列有天赋的青少年开始音乐训练的办法是上音乐学校(全国大约有200年这类学校)或跟私人教师学习(有数百名这样的教师);许多人是通过参加国内的某一个青年管弦乐团而获得经验的。耶路撒冷和特拉维夫能授与学位的音乐学院和舞蹈学院是学生们进一步深造的地方。一些来访的国际知名艺术家常在这些学院和耶路撒冷音乐中心为歌唱家、演奏家和室内乐队举办高级音乐讲习班。
     
        60年代初,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举办了阿图尔·鲁宾斯坦音乐研究讲座,开了高等院校设立音乐教育与研究课程的先例。从那以后,特拉维夫大学和巴伊兰大学也增设了音乐研究系,主要就犹太人音乐和以色列各民族群体的音乐这两个专门领域进行研究,特别侧重东方人/西班牙裔犹太人社团的音乐。
     
        早期的开拓者们歌不离口,他们将原歌词译成希伯来语,或用希伯来语给那些珍贵的曲调重新填词。从那时以来,人们写了数千首歌,歌中融汇着接连不断的一批又一批移民带来的音乐元素,从阿拉伯和也门的传统风格,直到现代的摇滚和流行音乐。有时人们会以《圣经》经文或传统词句作为歌词,有时填上以色列现代诗人或词作家的词句。
     
        尽管我们很难定义什么是典型的希伯来歌曲,但以色列人能够区分用希伯来语写成的不同主题和风格的歌曲与Shir Ivri(“希伯来歌”)的不同。希伯来歌的歌词传达出以色列人的心声、价值观和情感,旋律深受斯拉夫音乐的影响
     
        这些歌曲伴随着过去一个世纪里犹太人民族生活中的重大历史事件,记录下了这个民族的梦想、痛苦和希望。以色列民歌不仅与所有的民歌一样表达着人们共通的情感,而且还强烈地表达着以色列人的情感,比如对祖国和祖国自然风光的热爱。这些歌曲家喻户晓,已经成为国家文化遗产的一个组成部分。
     
     
        以色列人爱唱自己的歌,从建国前的老歌到刚刚写成的新歌都爱唱。人们会在公共大厅、私人家庭、基布兹的餐厅、社区中心、跋涉途中、篝火旁举行歌咏会,通常是由一个专业的领唱带领,有钢琴、手风琴或吉他伴奏。参加这样的集体歌唱让人产生一种“在一起”的感觉,这种感觉可能来自爱国热情,也可能来自一种怀念,怀念先祖的时代,怀念为了独立而进行的斗争,怀念打胜的战争、失去的朋友以及那些反复出现的爱与希望的时刻. 

     

    当代音乐
        以色列当代音乐风格非常多样,常很大胆。比如嘻哈乐队Hadag Nahash,就用音乐来表达政治上的不满。他们有一首歌叫“Shirat Hasticker”(意为“贴纸之歌”),是乐队与小说家大卫·格罗斯曼共同创作的。歌词是以色列汽车贴纸上的口号集锦。反面的政治口号并列在一起,构成一幅愤怒、讽刺,而且常常是荒诞的以色列生活素描。
        其他音乐团体,比如Idan Reichal,将埃塞俄比亚的音乐传统与中东灵歌和礼拜音乐的影响融合起来。“茶包”、玛希纳、克尼西亚特·哈赛切尔等乐队以及艾胡德·巴纳伊、什洛莫·阿特齐,甚至包括萨利特·哈达德等独唱歌手都是以色列主流音乐的宿将,至今仍广受欢迎。
     
        许多以色列流行音乐新人都是通过一个叫“Kochav Nolad”(明星诞生)的电视节目涌现出来的。这个节目是以色列的《美国偶像》,尼内特·塔耶布、哈雷尔·莫亚尔、耶胡达·萨阿多都是通过这个节目走上音乐道路的。2007年,这个节目的获胜者是博亚兹·茅达,他的也门裔以色列人的家庭传统也反映在他的音乐中。
     
     
    遥远的歌
    泪水与欢笑
    人声、时间的星
    太阳与大海
    面包,世界,
    苦的,甜的
    和曾经的一切
    我们要离开
    要生活在歌里。
    词:Natan Yonatan
     
     
    和平之歌
    让太阳升起
    给清晨以阳光,
    最强烈的恳求
    也不会让我们回头。
     
    烛光熄灭
    任尘埃掩埋
    哀伤的哭泣也无法唤醒
    他不会回头。
     
    谁也无法让我们回头
    这里-无论是胜利的欢呼
    还是赞美的歌声都于事无补。
     
    副歌:
    所以——只要唱和平之歌
    不要轻声祈祷。
    要唱和平之歌
    大声高唱。
     
    让阳光透过
    透过鲜花
    不要回头看
    就让离开的人离开。
     
    抬起双眼 带着希望
    不要看到硝烟
    唱一首爱的歌,
    不要唱战歌。
     
    不要说那一天总会来,
    要把它带来,
    因为那不是梦境,
    在这城市所有的广场上
    只为和平欢呼雀跃。
     
    词:Yaacov Rotblit
    曲:Yair Rosenblum
     
     
     
     
     

     

     
  •  
  •